Biteye周年庆Web3 周AMA实录:大理 Web3 回顾、DWeb 和 Web3 的关系、Web3 新赛道关注

文字整理:小么鸡

编辑:Jesse、Crush

*全文约 8000 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5分钟

Biteye周年庆Web3 周AMA实录:大理 Web3 回顾、DWeb 和 Web3 的关系、Web3 新赛道关注

欢迎大家来到 Biteye 新一周的 Space,本周我们 Space 的主题是「Web3 的现在和未来」,我们邀请到了众多项目的创始人来参加我们的 AMA。

主持人:

Teddy, Biteye Co-Founder

Thomas, BlockBeats 执行主编

嘉宾:

Jackson,0xScope Founder

Mike, GoPlus Founder

Sharqwy, 瓦猫之夏筹备组

Usagi,RSS3 Co-Founder

Wilson, Cyberconnect CEO

Yisi Liu, Mask Network CTO

*名称按字母排序,无先后之分

1. Web3 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Teddy提问)

Wilson:本质上从区块链视角来看,第一个解决的问题是底层 Ownership 的问题,用户在互联网上面能通过区块链的技术拥有一样资产。虽然只是虚拟资产,但它的重要性不亚于实体资产,因为现实世界很多东西也是虚拟的,同时也拥有知识产权。

第二点则是方便人和人之间进行协作,然后还有机构跟机构之间进行更加简单的互信,还有各种各样的合作。本质上来说,Web3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第三点就是未来的社交可能是以用户为中心去展开社交,从用户的账户体系开始,用户就有所有权,然后用户到各个地方去做应用,在应用和网站里面这个权利应该属于用户自己,而不是说软件开发商,Web2 跟 Web3 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数据会归还到用户手里,所以数据的共通性就会很重要。

Mike:从形式化的角度去理解 Web3,可能每个人理解都会不一样。我个人认为它最核心的逻辑,其实是因为生产工具变成线上了,线上产生的价值积累越来越大。Web3 解决的是一个生产关系问题,它优化的其实是生产关系。

大家现在看到的所有的 Web3 应用其实都是在优化生产关系路径上去展开的,个人对数据有产权,能保障自己的价值。

现在的合约层其实是用户有了数据资产之后,如何能够参与到价值创作的过程当中去,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通过一些技术的手段,然后能够公平的透明的去分配,第一是衡量大家所贡献的价值,第二是能让大家得到激励。

我觉得整体的方向还是优化基于线上的方式,去优化现有的生产关系,提高生产效率。

Biteye周年庆Web3 周AMA实录:大理 Web3 回顾、DWeb 和 Web3 的关系、Web3 新赛道关注

Yisi Liu:补充一些 Wilson 的论点,他刚刚提到了用户和社交,比如说微信,其实用户注册一个微信账号或者注册任何一个账号 ,注册行为是得通过开发商的服务器同意的。

这也意味着用户其实是没办法真正拥有这个账号,而且即使注册成功了,就像推特都可以任意去封任何一个账号,用户其实对他们的账号没有任何安全感可言。

用户的数据可以被这些大公司或者中心化的公司去夺取,这一点其实就是从业人员一直在致力的事情,希望用户的这些数字身份可以真正的重回到用户自己的手中,他们可以拥有 100% 的所有权。

因为数据一定要链接到某一个身份之上,解决了身份的问题,再去思考这个数据的问题,在解决数据的问题之后,才能去真正解决用户的隐私的问题。

另外一个提到的就是这种数字资产安全,个人觉得现在越来越多的 Web3 用户会把各个区块链的钱包地址当作他们的身份。

但是未来个人觉得大家会这种身份跟资产分开,或者说至少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去管理它,而不是把所有东西全放到同一个钱包里面。

如果我们都依赖于这个数字身份的时候,这个身份能代表你,比如说你签个名就能代表你这个人的密钥,其实才是可能在这个行业里面更加需要被保护的。

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用户在 Web3 世界里面遨游、冲浪可以变得更加地安全。

Jackson:Web3 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就是组合性,大家可能共用同一个身份层。例如说以太坊的上面的所有的应用,本身都是可以互相组合的,在很多场景下面都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毕竟web 2的应用之间都是相互隔离的。

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不过个人认为长期来说这个可组合性还是能够带来的价值,会比这个风险要大多的。

现阶段已经进入了一个这种流动性比较衰减的阶段,市场的热度情绪都不是很好,本质上可能也是因为没有这种新的叙事产生,而没有新的蓄势产生。

可能也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将基础设施搭建的足够完善,然后这个市场当中我们可能还没有将能够激发更好的这种趋势的能力给它建立起来。

我认为在接下来这段时间,如果行业能够想尽办法去把数据所能发挥可组合价值发挥到淋漓尽致的话,也能够促进新的这种蓄势的产生。

2. Deweb 和 Web3 的关系是什么?有什么区别?(Teddy提问)

Yisi Liu:Dweb 这是一个从 2016 年正式开始的这么一个全球化的运动。创始人觉得做一次这种大会很有意义,因为他觉得这种去中心化技术,其实就是不只是区块链,也不只是 Web3。

Biteye周年庆Web3 周AMA实录:大理 Web3 回顾、DWeb 和 Web3 的关系、Web3 新赛道关注

去中心化技术其实一直都在,他想聚集全世界各个国家这种开发者,做去中心化技术的人一起进行研究开发,因此有了这个运动。

其实 Web3 也好,dweb 也好,个人觉得其实都更像是一个这种口号的名词,其实所有的这些活动或所有这些运动都是想要把用户在使用网络时候的体验可以变得更好,所以也没有什么区别.

其实区块链本身也是可以算在 dweb 的范畴里面,只不过代表了另外一群人.其实 dweb 的大部分的项目的这些其实都没有一个经济系统,更多的可能是类似 Github 上开源社区的项目。

3. Web3 目前发展的挑战主要有哪些?(Teddy提问)

Mike:个人觉得 Web3 主要面临挑战还是在于创造价值。不同的 Web3 的方向,比如 DeFi 它的价值是比较直接的,用户基于合约这一层,类似于生产工具的保障情况下,可以用自己的资产创造收益。

它减少了摩擦,让整个的交易建立信任的成本更低,为未来设想中的一种金融体系建立了蓝本。

但是在除了 DeFi 之外,然后在 NFT 或者 Gamefi 这些主要的发展方向里面,其实现在目前创造的方式个人认为不明确。

比如 Socialfi 应该是发掘关系的价值,但现在就是平移关系的价值,最后给你一些奖励,用 DeFi 方式给用户奖励,这些方式其实在各自的分类上是走不通的。

整个 Web3 走到现在,可能下一步具体要考虑,怎么能够让更多的创作者能够得到更多的价值,还是有不同的这种发售的渠道,更好的订阅,在整个原有内容的生产,内容的分发,内容的使用层面都要能够找到基于 Web3 自己的价值点,这样 Web3 才能走通。

现在 Web3 面临政策、技术层面挑战是非常明确的,但是这些越明确的东西其实真正解决起来,大家的目标也是比较明确的。这些都是可被解决的,但是反而可能最大挑战在于到底 Web3 在不同的方向上创造了什么的价值。

比如做 GameFi 能够给原来的游戏人群创造更大的价值,或者创造更好的体验,我觉得这可能是 Web3 的主要挑战。可能很难在其他的 Web3 的方向上说,就能沿用同一个模式走通,可能在不同的方向上都面临着就是价值创新和一些新的这种提高价值效率的方式。

Usagi:在现在整个大盘的情况下,很多用户会变得更理性,甚至是会有所退缩,所以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去如何让无论是说传统 Web2 用户可以去平滑的牵引到 Web3,又或者是说让 Web3 的用户它可以去把整个用户体验去做一些提升。

因为我接触了很多开发者和终端创作者,他们的 Web3 体验整体下来是十分糟糕的,并除了有限的经济价值之外,对于创作者或者开发者本身的感官上的体验,在这方面其实去做一些思考,怎么真正意义上的将创作者的体验做好,我觉得这个是整个 Web3 的从业者需要现在去更多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这种时候,尤其是在大行情不好,大家都有所退缩的情况下,实际上真正意义上要去改变的其实是大家的体验,我觉得还会有一个更原生的动力来去参与到这场运动中。

Jackson:可能是因为整个行业都比较早期,整个行业当中的各种标准是十分缺失的,这就导致整个行业当中,像做数据的可能要识别不同的代币,不同的协议。同时提升产品的数据质量,或者说要去研究的更深入,也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工。

所以我其实也看到很多这种新的 Web2 的大厂的同事,或者他们的朋友想要加入 Web3 的时候,就总有一种猛虎下山的感觉。

在 Web3 当中创业,可能会有很多 Web2 中积累的能够经验施展的地方,但实际上当你真的深入这行之后,你会发现要追上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然后大家也花了很多种精力才能够把一些特别乱序的东西给它整理好。

未来也是希望帮助一些项目方,机构也帮助用户,能够把这些特别乱序的数据将它整理好,分类好数据,然后基于我们这些数据,可以衍生一些其他类型各种各样的一些东西。

4. Web3 里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赛道 ?(Thomas提问)

Wilson:我觉得 GameFi 游戏肯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赛道,未来几年应该会出很多很好玩的有资产的游戏,社交个人觉得也是一个巨大的赛道,但大家可能现在还不是特别清晰的看到社交会以怎么样的形式出来。

Biteye周年庆Web3 周AMA实录:大理 Web3 回顾、DWeb 和 Web3 的关系、Web3 新赛道关注

我觉得社交出来的形式有可能跟两个事情相关。一个是身份,因为 Web3 提供的东西,会让人的身份的维度变多。而且这个身份属自己,所以的它的通用性变多,维度变多,可能就会和 Web2 社交非常不一样。

另外可能跟变现相关,社交里面内容类型的东西跟变现还是强相关的,所以我也比较看好。

Mike:个人第一个肯定是看好安全。其实整个 Web3 往前走,应用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话,这个过程中当然肯定是有波动的,所以我觉得安全是所有人可能很难忽视的问题。

但是目前的现状,其实大家都看到了。可能只有千分之一的人能使用 99.9% 的这种安全资源,但剩下的千分之九十九的人,他们基本都是在裸奔。

其实整个 Web3 的市场里面,第一个就是技术本身变化很快,其实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安全技术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安全行业里面的资源合理分配。

所以大家就看到整个供需双方的这种不匹配,或者说是结构上的效率低,导致现在本身 Web3 的安全资源很少, 同时使用效率还低。

在这块的话,其实整个行业结构化,整个的供需双方的需求侧结构化,然后供给侧结构化,能够更有效率的在整个在供需双方的匹配,我觉得是可以缓解现在整个行业面临的这种安全资源不足的问题的。

这样的话,其实才能让更多的优秀的这种安全创业者能够在不同的位置上面去发挥作用。

再一个,其实我觉得需要稍微简短说说机制这一块,因为我觉得整个 Web3 就是往前走的话,底层的效率其实还要进一步提高的。

Biteye周年庆Web3 周AMA实录:大理 Web3 回顾、DWeb 和 Web3 的关系、Web3 新赛道关注

在存储层现在,比如说 AR 这些在做存储层的项目,其实还有很大的空间还可以去优化。

计算层的话,现在计算层的整个比如说分布式计算,其实目前还没有那么成熟。可能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再往上走,能看到比如在合约层也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出来,产生不同的编程语言,不同的实现方式。

以我对应用层的了解,如果基础设施是我们非常能看好的一个方向的话,比如像 NFT、GameFi,我觉得都是有足够大的空间,去让足够多的创业者去发挥的。

5. 作为普通的用户,如何参与到 Web3 浪潮中?(Thomas提问)

Yisi Liu:我觉得能够通过接触试用区块链应用的途径,去感受区块链和 Web3 的应用,应该就是对普通人来说最好的方法。

Usagi:其实进入 Web3 或者开始体验整个 Web3 浪潮,很多时候都是一些契机。

我接触过很多朋友,其实就一开始对 NFT 的热爱在于他喜欢艺术家,或者他本身自己会看一些那种艺术作品,然后发现这个作品是一个他喜欢,你可以去做喜欢或者你热爱的事情,然后在这之中比较容易找到一群和你有共同爱好的人。

他们会有自己的社群,会在线下聚会,这种是很垂直的,由线上的流量去带动线下的这种社交的场景,也会特别有意思。因为现在这种熊市的行情下,很多时候更慢慢的来体验整个行业中的一些有趣的东西,我觉得其实会比较好。

对个体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经济负担,相对来说,你会真正地慢慢了解整个行业到底是正在做什么,未来想要做什么。

Jackson:我觉得核心还是得先试错,试了错,你参与的深度和动力可能都会比之前要好很多。或许对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进入 Web3 的动力可能还是来自于投资,会在经济上所带来一些收益。

例如大部分通过 NFT 进来的用户,他们的心态和想法就可能跟因为比特币或者以太坊进来的用户不一样了,但本质上大家还是期望能够赚钱,我觉得可以还是持有赚钱的想法进来,也不会和持有什么理想主义想法而进来的人相比,会有什么样的差别,都很正常的。

那么既然我们都持有了这种赚钱想法进来的话,就可以抱着这种希望能够赚钱的想法,然后去尝试一些不同的项目。

如果说还没有下定决心想要进来的话,就花点钱,然后去买一点 NFT 或者去交互一些合约项目,其实在未来应该会给带来很不错的收益。

6. 哪方面可能会出现一种就对 Web3 用户非常具有吸引力,让他们想不得不进入 Web3 这种应用?(观众问题)

Jackson:长期来说 Web3 文化的概念实际上已经是 Web3 的一个杀招,如果社交应用可以更好利用这种所谓的文化概念,然后将同样爱好同样兴趣的人能够聚到一起,那么这样的一个新的这种社交应用,我觉得还是很酷很炫,然后也能吸引到很多关注的。

短期来说还是比较偏向于金融属性的,市场行情跟这种产品设计之间的关联,本质上还是因为出现特别便于去加杠杆的这种金融相关的新玩法,所以才有了这么牛市的推动力。

然后再加上大家可能之前没见过这种 dapp,建立了一种新的叙事结构,才能够推升出一轮新的牛市出来。我认为下一个牛市的时候,可能还是偏这种金融属性比较强的玩法会吸引到用户,可能是 socialfi,也可能是 Gamefi。

7. Web3 和 Web2 的技术本质上有没有区别?(观众问题)

Mike:第一肯定是有区别的,但就是从算法层面本身来说,我觉得 Web2 和 Web3 在算法引用上面其实是同源的。

我觉得这里面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算法所针对的对象,第一是它所针对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再者就是这些目标本身它其实是分散的、割裂的,每个都有自己的数据体系,暂时没办法去整合成一个大的数据底层。

在 Web3 来说可能技术本身、算法本身是相通的,但是它所针对的对象、数据是沉淀在大的通用层里面,然后再有数据是整合在一起的。

我理解这个区别并不是隐私技术本身有区别,而是在于最终隐私技术处理的结果,数据的结果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使用,我觉得主要这是区别。

8. 大理 Web3 大会起源是什么?是如何组织的?最终效果怎么样?(Thomas提问)

Sharqwy:去年就有人有想法,想搞一个 Web3 的活动,而今年有人聊是不是有这么多 Web3 的人来,是不是搞一个聚会。

但是当时聊的范围仅限于大理的一些青年社区当中,从 5 月份开始能感觉到,在大理当地的青年社群当中,逐渐开始有了更多的做 Web3 的朋友。

Biteye周年庆Web3 周AMA实录:大理 Web3 回顾、DWeb 和 Web3 的关系、Web3 新赛道关注

本身大理当地是有一些这种数字游民群体,大概从 6 月份开始能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朋友从各个地方去到那里,很多人想着应该去一个天气好,东西好吃,网络好的地方远程办公,反正 Web3 的工作方式也比较自由。

大概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能感觉到大理开始越来越多的聚集 Web3 从业的朋友,所以就想搞一次这种聚会。

在讨论如何办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有来自不同 DAO 的朋友,有机构的朋友,还有一些曾经办过会议的朋友,他们给我们分享了一些经验,并且直接贡献了一些资源。

这个资源包括如何找钱、如何找人,最近有哪些项目会来到大理做团建,在这个过程中,筹备小组也由本地青年社区的两三个人,逐渐扩大为三四十个人,到最后大会的筹备组,可能有接近接近 100 个人。

大家都是要么是人在大理,要么是本身是圈内的人,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找钱或者找人或者是筹备大会或者是做一些具体的事务。

由于共建的效应,所以它传播得非常快。因为这件事和自己有关,自己在当中有一份。他们邀请自己的朋友,邀请自己熟悉的项目方,或者是邀请自己资方朋友来做捐赠,所以把规模和声誉传播出来。

实际上我们正在整理一个更通用的办会经验,因为我们希望让今后有更多的人想要办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晚餐大会,能够有一些经验可以参考,我们现在就在整理这样一个文档。

但这个过程基本就是靠一群人用爱发电,聚拢资源,主动传播,然后把这个事儿做大,以及做成今天样子了。

最后这个形式已经远从我们最初设想的一两百人,变成了千人规模。

我们之前做了预案,如果出现一些项目申报或者是不可抗力的原因,怎么把大会去中心化,把整个大理古城变成我们的会场,让所有主理人和项目方可以自由的在古城内选择他们喜欢的餐厅、酒吧、咖啡馆,或者是洱海边的、帐篷之类的地方自己去办这个活动。

所以最后大会大家现场来的人应该体会到,它是以一个非常去中心化的方式各自去筹办,我觉得这个也非常符合 Web3 的精神,就是当你把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形式内容,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大家自然就会把他们最喜欢的方式把这个事儿推进下去,所以最后的确是这样发生的。

9. 你作为主办人,通过这次大会,对 Web3 有没有一些新的认识?(Teddy提问)

Sharqwy:第一是本身在大理待了一段时间,觉得大理的确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我离开上海比较久,在大理待了挺长时间,所以把云南基本所有城市都转了一遍。

Biteye周年庆Web3 周AMA实录:大理 Web3 回顾、DWeb 和 Web3 的关系、Web3 新赛道关注

但是如果你最终要以数字游民的方式生活,还是大理这里有文化、有社区、有圈子,然后我也特别希望 Web3 能和大理联系在一起。

一些在新加坡和迪拜的朋友,环境比较舒服,中国一直没有。如果有的话,我觉得最合适的可能就是大理了,所以当时就说如果能把这个事做成,应该是一个非常酷的事。

第二,大理的 build 氛围也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在我刚来的前两个月,接触到的更多是本地的 trader,可能他们有自己的小社群,里面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

他们每两周聚会一次,然后大家会聊一聊最近的项目、最近的行情之类。到了后面因为来的人变了,有一些实际做项目的人,大家开始聊的事儿更偏项目本身或者更偏这个事物本身。

全世界都有这种成功的例子,就是通过线下参与大会,把产品成功 launch 的这个先例,比如美国的 SXSW 西南偏南大会,成功 launch 了推特,foursqaure 和 spotify 等互联网产品。

所以我们觉得如果我们也能办一个这样的活动,能聚集国内优秀的项目,那么对项目的曝光、合作以及发布,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只是原先我觉得可能是其他城市没有这样的氛围。

而且也没有人想到会从这个角度做这件事,因为如果这个事能做成,它一定是由社区来办的会。因为社区能够更开放,没有太多利害关系,然后常常能够想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创意和点子。

我们在办这个会的过程中也是这样一个感受,我们大概招募过两轮志愿者,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工作组,要么是贡献力量,要么是提供资源,要么是出点子。但这些共建人实际上因为他有直接参与的过程,他一方面成了工作人员,一方面又成了传播者。

Biteye周年庆Web3 周AMA实录:大理 Web3 回顾、DWeb 和 Web3 的关系、Web3 新赛道关注

这个过程就非常像一个 DAO 的组建和运作过程,从成员角度的反馈来看,也非常像 DAO 筹办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我们也遇到包括效率的问题,包括决策机制的问题,包括激励机制的问题。

它好的一面当然是聚集了更多的力量,这些力量是你通过传统公司制度,通过雇佣关系,通过契约是没有办法直接获得的。甚至我们都完全没有讨论过,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激励,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记录功劳。

这些都不清晰的情况下,大家就觉得这个事能成功,愿意进来贡献一份力量,这是我注意到的一个情况。

当然它的另一面就是组织和讨论的效率会受到影响,因为人人都可以发起主题,主题的筛选和筹建也是一个相对集中化的过程。因此直到大会开始的前两周,有多少主题,有哪些议程,到底由谁来负责,这个事还迟迟决定不下来。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替别人做决定,可以说你可以或者不可以,那么这个事儿就会变得就在进度上变得非常难以把控。

但彻底去中心化后,我们也不需要一个类似大会筹委会或者是内容策划小组这样的组织去决定每个主题。

你能做他不能做,你说可以,他说不可以,那么主题各主题就自己发布,然后自己设计,接着自己招揽参与者,最后达到的效果,我觉得可能比用中心化的方式去做要好得多。

这个筹备过程和一个 DAO 的工作与协作过程,我觉得还是挺相似的。

//

END

*免责声明:本文分享内容仅作学习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且不代表 Biteye 官方观点。

承接区块链项目定制开发

微信:btc9767

QQ :1330797917

TELEGRAM: BTCOK9

承接区块链项目定制开发


qklbishe.com区块链毕设代做网专注|以太坊fabric-计算机|java|毕业设计|代做平台-javagopython毕设 » Biteye周年庆Web3 周AMA实录:大理 Web3 回顾、DWeb 和 Web3 的关系、Web3 新赛道关注